ClassPass收购GuavaPass,全球最大健身预定平台的崛起之路|GymSquare
全球最大健身约课平台ClassPass,收购来自新加坡的竞争对手GuavaPass。通过收购,ClassPass一举快速进入亚洲市场,健身O2O的故事,仍在继续。
作者| 启立
GymSquare获悉,全球最大的健身预约平台ClassPass,即将收购亚洲地区的最大竞争对手GuavaPass。
GuavaPass创始人Jeffrey Liu和Rob Pachter,将带领一半左右的原GuavaPass团队加入ClassPass公司,ClassPass得以快速覆盖亚洲市场。
■ GuavaPass
通过交易,ClassPass将收购GuavaPass在亚洲11个城市和地区的业务,包括新加坡、曼谷、迪拜、香港、雅加达、吉隆坡等。
而GuavaPass将停止在ClassPass已有的城市运营,收购预计将于1月底完成。关于交易的具体细节并未透露。
■ GuavaPass创始人Rob Pachter(左)、Jeffrey Liu(右)
GuavaPass相当于亚洲版的ClassPass,两位创始人Rob Pachter和Jeffrey Liu2015年在新加坡创立,目前为止,覆盖亚洲地区包括北京上海香港,以及阿布扎比、曼谷、迪拜、雅加达、吉隆坡、马尼拉和孟买等11个城市,共超过1000个健身工作室。
这不是ClassPass的第一次收购。2014年,ClassPass 收购了美国本土的竞争对手FitMob。很明显,通过这次交易ClassPass新进入11个国家的80多个市场,计划在2019年扩展到50个新城市。
■ ClassPass
但CEO Fritz Lanman表示,收购并不是ClassPass的主要扩张方式。
在今年7月份完成由淡马锡和L Catterton 的8500万美元D轮融资,ClassPass已经累计完成约2.55亿美金的融资,成为全球最大的健身O2O平台。
虽然中国版的ClassPass追随者——全城热练和燃健身已经悉数转型,但对于健身O2O的道路,ClassPass还在持续迈进,并大有向全球市场布局的野心。
■ ClassPass创始人 Payal Kadakia
从创业孵化器Techstars起步的,印度裔女创始人 Payal Kadakia,大概不会想到,一个健身团体课预约的平台,能有如此强的全球扩张能力。
但ClassPass的成功并非一帆风顺,从最早的PassPort到Classtivity再到最后的ClassPass,公司经历了三次转型。印度裔芭蕾舞演员出身的Kadakia,靠着不断的摸索,最终成功在全球健身文化最繁荣的纽约找到产品需求,并成功向全球拓展。
以下是创始人Payal Kadakia,复盘ClassPass的创业心路历程。在她看来,虽然健身产品很容易获取流量,但并一定可以留住用户,甚至为你付费。
■ CEO Fritz Lanman和创始人Payal Kadakia
因此,Kadakia开始从关注流量的大小、粉丝的人数,转而专注于真正有用的指标:用户行为。
用户可能兴致勃勃下载一个健身APP,但他在一定周期内通过APP做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从未被打开的健身APP,跟一个从未去过的健身房年卡一样,都没有为用户产生价值。
甚至科技对于健身,在很多时候都不一定比用户行为更重要。因为用户健身的出发点是行动,所有不符合用户行为的产品,都应该快速被淘汰。
原文作者| Masha Li
编辑| MENG
流量并不是万能的,尤其「健身流量」
2011 年,ClassPass 的创始人 Payal Kadakia 加入了创业孵化器Techstars。很快,各家相关创业媒体争相报导Kadakia 的新闻,让她成为了创业圈的名人。
但Kadakia 面临一个问题:她的产品没人用。
今天,ClassPass 已经是一家站稳了脚步,加速扩张,而且价值4.7 亿美元的公司。但是,这是因为Kadakia 带领公司经历了3 次转型,从Classtivity到PassPort再到今天的ClassPass。
公司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在ClassPass 还叫Classtivity 的时候,并不是提供订阅健身课程的公司。在搜寻引擎是最热门的话题,Kadakia 只想要做一个协助用户快速搜索健身课程的工具。
由于她自己是一个热爱舞蹈的人,她看到市场了其它类似的服务,比如OpenTable(找餐厅)和Zocdoc(找医生)时,相信「找健身课程」也是一个可行的商业模式。
而且,「搜寻引擎」模式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一般人都熟悉这个模式,因此,当她向投资者介绍这个的服务时,能很快了解项目想解决的核心问题。
■ 印度裔的Kadakia
投资者很快相信这个模式是有商机的,也因此,Kadakia 在一开始就得到足够的资源来建立公司。
Classtivity 正式运营后,得到了非常多的媒体报道机会,但是Kadakia 提醒自己,这些曝光并没有反映事情的真相,因为,没有人透过Classtivity 预约任何健身课程。而它们的商业模式,就是需要大量的预约,才能存活。
更重要的是,对Kadakia 来说,没有人预约就代表她并没有为任何人创造价值。
Kadakia 发现她面临了一个非常独特的状况;透过创业孵化器,她得到了非常多的资源,但是,她却不知道该如何运用哪些资源。
她要求团队开始改变一些产品的设计,新增一些功能,但是,几个月后,她发现情况还是没有太大的改变。
彼时,Kadakia已经花了一年的时间在产品开发,但是,Kadakia 相信她们需要一个新产品;一个不是要让人家容易了解,但是却真正解决问题的产品。而这就开启了Kadakia 探寻产品与市场匹配的路程。
在职场上,人们太在意他们懂的技能是否够「有名」,能够让人一听就了解(例如:最新的技术、最热的社群媒体管理经验、最出名的平台),而没有真正思考,这些技能,是不是真正的能够为公司解决问题。
融资额可能是假象,用户行为才是核心
为了找到新的方向,Kadakia 开始学会忽略外在的成功假象,例如:融资到多少钱、流量的大小、粉丝的人数,转而专注于真正有用的指标:用户行为。
Kadakia 认为源自于外部的成功就像是「风」,它能够推动你前进,但是无法长久。而来自内部的动力就像是「蒸汽」,只要调整好引擎,就能够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
因此,当Kadakia 要带领团队找出下一个产品时,她们决定先回到“起点”。
她们去拜访各家健身房,进一步的了解用户真正的需求。在这个时候,Kadakia 再次的找到她创办公司的初衷:喜欢跳舞的她相信运动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
因此,Kadakia 更清楚的知道,不管她和公司得到多少流量和名气,如果无法吸引人们参与健身课程,就不算成功。
在拜访的过程中,Kadakia 发现:单纯让用户知道哪里有什么健康课程,并不能鼓励用户去参与这些课程,她们需要推这些用户一把。
同时,Kadakia 也发现很多的健身房都有提供一堂免费的健身课程以吸引用户,而这些资讯也已经被上传到Classtivity 了。
因此,她开始思考如何重新包装她们的产品,利用这些课程去鼓励用户更积极的参与。
最后,Classtivity 推出了一款名为Passport 的产品,购买的用户能够在30 天内,到某间健身房任选10 堂她有兴趣的课。
Kadakia 的假设是,因为用户先付了钱,所以她们会更有意愿到健身房去。这样就能够达到Kadakia 的目的:让更多人透过运动改变她们的生活。因此,Kadakia 决定将Passport 推出市场,看看它带来什么样的反应。
科技只是工具,但健身需要人的温度
很多的创业公司为了精简人力,都会大量的运用科技来处理重复性高的工作,但是,Kadakia 认为很多时候,大家过度重视科技,甚至将它看得比客户还重要。
在Passport 刚开始推出市场时,Kadakia 要求Classtivity 的团队专注在打造用户需要的产品,而不是让整个流程变得自动化。
因此,当时它们大部份的后台作业都依然是手动处理。Kadakia 非常小心的运用团队的时间,避免开发不必要的功能,以及避免技术主导商业流程(例如:商业流程认为用户成功预约后,要通知健身房负责人,但是因为技术上有困难而不这样做或延迟预约功能上线)。
因此,当用户在线上完成预约后,Kadakia 就会收到一封发自来自它们系统的邮件。然后依照邮件上的资讯,收到各健身房帮用户完成预约。
Kadakia 相信,在这个时间点,用户不需要一个完整的预约系统,她们将所有时间都投入在,寻找“鼓励”用户预约然后去健身上课的方法。
而且,在手动处理这些预约的时候,也让Kadakia 更深刻的了解用户行为,以及她们背后的意义。
Kadakia 说,这些繁琐的事情除了让她知道科技的重要性,也让她清楚科技只是一个为她解决问题的工具。了解用户行为,才真的让她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例如,Kadakia 很快的就发现她不应该在收到通知邮件后,就马上为用户处理预约,因为,有很多的人会在15 分钟内决定要取消预约。也因为拥有这样的经验,Kadakia 之后在设定取消条款时,都有将这些用户行为列入考量。
另外,Kadakia 也了解到,技术无法增加用户购买的意愿。因此,与其花一两周去设计一个漂亮的营销页面,Kadakia 选择将营销的资讯用邮件发给用户。她认为,如果连一对一的邮件沟通都没有办法吸引用户,那么,漂亮的营销页面也不会有任何效果。
Passport 推出后的6 个月内,Classtivity 累积了20000 笔订单,相比过去的搜寻引擎,这是很大的进步。但是,使用Passport其实比之前的搜寻引擎更复杂。它不是搜寻到了健身课程后,按下预约就结束了,而是需要用户看更多的资讯,才能够下决定。
但是,因为Passport 能为用户带来更多的“价值”,所以,她们并没有因为难用而减少使用。这更验证了Kadakia 的想法,一个好的产品,比高科技网站更重要。
不念过往,随时放弃不合适的产品
2013 年底,Classtivity 成立3年之后,Kadakia 和团队渐渐的掌握了用户行为,搞懂了如何能吸引她们去参加健身课程,以及她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因此,她们决定再次转型,在2014 年初正式将公司的名称改为ClassPass。
为了提供更有弹性的产品给用户以及吸引更多健身从业者和他们合作,她们决定在改名的同时,推出了新的产品:让用户用订阅模式,自由的搭配每月要上的课程和次数。
由于Kadakia 希望团队能够专注在经营订阅服务,因此,她决定要停止搜寻引擎和Passport这两项产品。
对Kadakia 和团队的成员来说,这都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毕竟她们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在开发以及维护那些产品。但是,身为一个创始人,Kadakia 必须要果断的让不再合适的产品退场,才能够让公司持续的成长。
当时,很多人都不认为这是一个必要的决定。毕竟她们还记得Passport在刚推出时,迅速的创造了 20000 笔订单。但Kadakia 认为她的任务就是带领团队看得更远。
20000 笔预约订单在2013 年看起来是不错的成绩,但是,现在她们已经完成了接近5000 万笔预约,而这完全是因为她们没有满足于过往的成功,持续的创新。
Kadakia 认为,在持续的转型中,有一个问题是她不断问自己的,那就是「你想要解决什么问题?」 而不停的问自己这个问题,才能够确保自己能够记得创业的初衷。
很难说ClassPass的模式,在中国是否可行,即便四年前的中国版ClassPass未能被迅速验证,但是我们依然看到了美团点评运动健身板块上,更多地做约课和约教练的功能,另一方面,Keep的流量赋能,也正在开启线下的to B路径。
更何况一直主张做健身共享平台的乐刻运动,一直在探索提高用户健身的匹配效率。
用户或许期待中国出现一个「健身版大众点评」,但前提是数万的健身场馆本身,能有相匹配的用户服务能力。换句话说,比解决供需匹配问题更重要的,是先解决健身房供给端的问题。■GYMSQUARE
END
欢迎给GymSquare标星🌟
精练
GymSquare
与精益练习者,建设自由健身广场
GymSquare是一个原创精品健身内容平台,
呈现原创健身内容阅读,和精品健身训练内容。
回复「开场」,
加入GymSquare种子用户群。
▽点击图片,查看往期内容